2021年基金会资助项目总结

2021年12月01日 13:54

文化品牌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、重要标志,承载着城市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,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托。为进一步打响“上海文化”品牌,传播高雅艺术、弘扬中华文化,上海广播电视台艺术人文发展基金会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。推动文艺繁荣发展,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、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”的文艺创作要求,推出了一系列精品力作。致敬时代,传递主流媒体价值观。

今年经基金会评审通过的扶持项目在立足“传播高雅艺术、弘扬中华文化”的宗旨上,重点聚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相关创作,并继续助力传统文化创新,打响“上海文化”品牌。

这些项目(节目)形式多样,既有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、纪录片、舞台演出,又有短视频、8K全景声电影纪录片等融合新媒体、新技术的项目,堪称沪上各媒体及文化演出单位坚持弘扬传统文化,积极改革创新、融合发展的集中展示。

上海是党的诞生地、红色文化的发祥地,《这就是中国》作为一档紧跟时事动态的思想理论栏目,以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引领,以“原创中国话语走向社会走向世界”为主线,策划了走进高校的特别节目,并通过线下活动展开思想硬核交锋,传承红色基因。

这就是中国

《可凡倾听》栏目特别策划“我心中的父亲”系列访谈节目倾听一代共产党人子女心声,用一段段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,致敬父辈的艰辛探索和牺牲精神。《诗书画》栏目则推出海派文化、江南文化和建党百年系列节目,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经典,弘扬大美中国风,真正“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”。

我心中的父亲

上海爱乐乐团原创作品进京展演音乐会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创作导向,围绕“建党百年”主题全新创作《第六交响曲“大路歌”》、小提琴与大提琴协奏曲《石库门情怀》、随想曲《白求恩在晋察冀》及三乐章交响曲《红色情怀》,以有格调、有高度、有品位的优秀交响乐作品为伟大时代奏响华章。

红色情怀

锻造文艺精品,弘扬优秀传统文化。为进一步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,基金会坚持以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,不断努力构建传递艺术之美的平台。

《戏曲秒懂》系列短视频以中国戏曲最有代表性、综合性的京剧、昆曲为拍摄重点,同时集合各地稀有剧种、非遗传承人等稀有资源,留存珍贵资料,兼顾趣味性、故事性和知识性,打造新媒体端的中华文化“快课堂”。

与此同时传统戏曲也以全新的创制作品献礼建党百年,“九州百戏——人民的华章”大型8小时全媒体直播,通过全国性大型综合戏曲演出和短音频产品,从戏曲作品中体现四史教育。《电台上海话》系列文化产品制作的“壮志抒怀——100首无产阶级革命家诗词诵读”,则结合“沪语朗读者”新媒体品牌,为建党100周年献礼。

沪剧《飞越七号桥》展现了“解放上海战役”背景下一场特殊斗争,呈现革命者坚守使命的精神风貌;沪剧《早春》展现了“左联五烈士”之一柔石在生命最后五年的革命历程;微越剧《渔光曲》《自古英雄出少年》等均以龙华烈士为创作对象,书写了革命先辈们的光辉事迹和为人民而战的伟大精神。

飞越七号桥

近年来为更好地适应融屏时代的需求,基金会始终鼓励并扶持融合新媒体、新技术的项目。今年为迎接建党百年,发挥短视频传播正能量、弘扬主旋律的积极作用,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通过举办第二届短视频大赛,鼓励全社会影像制作爱好者用短视频展现奋进新时代,让正能量更强劲,让主旋律更高昂。京剧电影《捉放曹》纪录片则真实记录了首部运用8K、全景声技术拍摄的京剧电影《捉放曹》的诞生过程,为科创技术在传统审美领域的开拓运用留下了印记。

短视频大赛

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“以文艺之光 铸时代之魂”,纪录片《红色舞台上的信仰华章》正是走进京剧《换人间》、话剧《前哨》、沪剧《一号机密》等剧目的排练现场,记录了它们诞生的过程,探索艺术工作者的信仰华章。

8K纪录片《敦煌:遥远的清晰》则通过运用国际前沿的电影拍摄技术,记录沪剧电影《敦煌女儿》的制作过程,同时也以超高清影像记录刻画了敦煌石窟壁画、雕塑之美。

未来,SMG 艺术人文发展基金会将进一步贯彻“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,不断推出讴歌党、讴歌祖国、讴歌人民、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,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”这一要求,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、道德规范,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,围绕全力打响“上海文化”品牌,助推更多彰显时代特征、上海特质、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项目(节目),为加快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做出主流媒体的贡献。